【课程教学】暑日研法启心智少年践法显担当
暑假是课堂知识衔接生活实践的纽带。为帮助初中生筑牢法治意识,感受法律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侨谊教育集团紧密型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心设计了“四选一”暑期特色实践作业。同学们踊跃参与,以研究、创作、采访、感悟等多元形式,交出了一份份饱含思考与温度的“法治答卷”。
在“法律与我们的生活”主题研究中,同学们化身“小小立法观察员”,深入解读全国人大常委会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探寻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从作业成果可见,年度立法围绕民生精准发力:推进社会救助法、托管服务法,完善民生保障体系,让医疗、教育、救助等公共服务更贴合需求;修订道路交通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织密公共安全防护网,守护出行与饮食安全;编纂生态环境法典,以法治助力生态文明,改善生活环境。还有同学聚焦《古树木保护条例》,梳理其“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传承生态文明”的立法初衷,摘录禁止采伐移植未经批准的古树名木、向其灌注有毒有害物质等条款,用具体法条展现法律对自然遗产的守护。
“走近民法典”主题手抄报创作中,同学们用画笔与文字让这部“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鲜活起来。手抄报里的典型案例格外动人:业主因物业拒开电动汽车充电证明诉至法院,凭《民法典》维护权益;小区业主加装电梯遭阻挠,法院依《民法典》裁定停止妨害,推动民生工程落地。这些案例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民法典》如“身边的保护盾”。不少同学分享“与民法典的故事”:曾遇房东想
提前收房,家人依据“租赁期限内,出租人不得随意解除合同”条款,成功维权,“没花冤枉钱,安稳住到租期结束”。同时,同学们还挖掘出《民法典》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如“相邻关系”条款里“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与“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的邻里和睦理念相通,尽显法治与德治的融合。
电视剧《无尽的尽头》成为同学们感悟法治的“活教材”,300-500字的观后感中,满是对未成年人保护与犯罪问题的深刻思考。有同学写道,剧中校园欺凌案令人揪心:被欺凌者绝望跳楼,施暴者因未成年获刑,受害者家属的哭喊尽显痛苦与无奈;原生家庭失职致少年坠入犯罪深渊的剧情,也让人意识到家庭、社会对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性。不过,剧中检察官对程序正义的坚守、工作人员对少年犯的耐心引导,如“黑暗里的光”,让大家看到法治的温度与希望。还有同学结合现实反思:“身边不乏类似现象,部分未成年人仗着‘年龄小’肆意霸凌,受害者默默承受。这部剧让我明白,面对欺凌不能沉默,成年人更要为孩子撑起安全的天空。”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此次暑假作业打破课堂边界,让同学们从“被动学法律”转为“主动探法治”。从查阅立法计划的严谨,到创作手抄报的巧思,再到撰写观后感的真情,都见证着大家对法律的认知从模糊到清晰、从陌生到亲近。愿这份“法治种子”持续生根,让同学们以法为尺、以法为盾,在成长中守护自身权益,为法治社会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