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研】数字赋能提素养 精准复习助中考

侨谊集团首页    【学科教研】数字赋能提素养 精准复习助中考

为响应新课标对跨学科教学的要求,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教学质量,4月25日,无锡市梁溪区扬名实验学校成功举办了“数字赋能提素养 精准复习助中考”研讨活动。省、市课题组核心成员、梁溪区名师工作室部分成员及市区各兄弟学校数学教师齐聚一堂,共探数字赋能下的数学教学新路径。

【课例展示:智慧课堂碰撞思维火花】

本次活动,四位优秀教师带来了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例展示。

扬名实验学校唐嫒老师的《二次函数侦探社——最值谜案和动点追踪》别出心裁。以侦探社情境串联二次函数最值与动点问题,依托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在“破案”过程中构建数学模型。学生在探索中掌握了从函数基础到复杂应用的解题方法,将几何问题巧妙转化为代数问题,数学思维得到了极大锻炼。


南长实验中学沈家兴老师的《AI 赋能数学最值问题跨学科研究》同样令人眼前一亮。沈老师以平面镜成像为切入点,自然引入将军饮马问题。通过一系列从易到难的题目,如正方形中的动点求值等,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核心方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面对动点最值问题时也更加游刃有余。


江阴市华士实验学校张云老师带来的复习课《图形变化中的函数关系》,则围绕图形变化中的函数关系展开深度剖析。张老师借助正方形半角模型等经典几何图形问题,带领学生深入探究元素计算与函数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培养了他们严谨的数学思维。


苏州工业园区朝前路实验学校周青松老师的跨学科展示课《土圭中的数学》更是亮点纷呈。他以古代“土圭”为媒,融合数学三角函数与地理太阳高度角,揭秘24节气划分的智慧。在课堂中,学生动手计算影长、探讨误差,结合刘徽的“平均分”思想,感受古今科学的交融,拓宽了知识视野,激发了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微讲座与评课:理论引领实践提升】

扬名实验学校的姚巍老师带来了微讲座,聚焦学校引入Eink墨水屏用于教学的创新实践成果。从 AI 智能批改作业,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到电子学案替代抄写,提高听课效率;再到学生实时投屏实现精准互动,以及课后微课助力个性化复习,多维度展示了数字化工具如何打造高效灵动课堂,为教学注入新活力。


图片9.jpg

江阴一中的钟珍玖老师对课例进行了细致点评,指出复习课选题针对性、方法策略化、数学思想方法程序化等要点,强调教学材料逻辑性等对教学的重要性,让大家受益匪浅。


图片10.jpg


【专家讲座:高屋建瓴指引方向】

下午,两场专家讲座将活动推向高潮。苏州工业东沙湖实验中学李明树老师以《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实践与思考》为题,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李老师聚焦初三数学创新,强调图形与函数的动态结合,倡导模型化教学。通过跨学科实践,引导学生从静态转向动态推理,培养逻辑思维与科学态度,助力核心素养提升。


图片11.jpg

钟珍玖老师再次登台,带来《初三高效复习课建构策略》专题讲座。钟老师深入剖析了中考复习策略,强调学情分析与精准选题。结合命题趋势,以参数化思想破解动态几何难题,推动教学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活动的尾声,扬名实验学校副校长徐舜在总结发言中谈到,人工智能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可以拓展学生思维,但教育的根本始终是立德树人。教师应当合理、巧妙地运用技术赋能教学,而非过度依赖工具。同时,他呼吁团队教师持续探索教学创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事业注入活力。


图片12.jpg


【活动意义:赋能教学共赴新程】

此次活动以数字技术为纽带,将课题研究、课堂实践与专家引领有机结合,为数学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交流研讨的优质平台。无论是课例中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应用,还是讲座中前沿理念的分享,均展现了 “数字赋能” 在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优化中考复习策略中的重要价值。

未来,期待更多教师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与高效复习的新路径,共同推动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成长赋能增效!


 

2025-04-25 16:09:19
来源: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