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笔尖追光暑韵寻史:从遗址到英魂,让过往照见成长
当夏日的蝉鸣渐歇,新学期的序曲悄然奏响,侨谊教育集团的一场暑期历史作业展示,成为了各校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个假期,同学们没有停留在课本的字里行间,而是以脚步丈量历史现场,以画笔勾勒精神脉络,用多元的方式与过往对话——从无锡的抗战遗址到江阴渡江战役博物馆的枪炮印记,从三星堆青铜神树的神秘纹路到烈士的丰功伟绩,每一份作业都是一次鲜活的“历史漫游”。
站在无锡抗战遗址的老墙下,触摸那些被炮火熏黑的砖缝,侨谊实验中学初三(2)班巫逸凡同学走进了无锡本地的抗战遗址与江阴渡江战役博物馆:在江阴渡江战役博物馆,展柜里的步枪、泛黄的渡江命令手稿,有人还特意拍下博物馆墙上的“船工名单”,在作业备注里写“原来胜利里藏着这么多普通人的力量”。
如果说踏访遗址是“近观历史”,那对遥远文明与英烈的追寻,便是在“遥望”中照见精神。八年级的暑期作业里,“三星堆青铜神树”成了热门主题,侨谊古运河中学初二(7)班李玥瑶同学暑期参观了三星堆遗址,还附了一段自己查的资料:“古蜀人为什么把‘鸟’和‘树’放在一起?或许是他们对天空的想象吧!”;有人则画了“神树对话漫画”,让青铜神树“开口”讲自己3000多年的“经历”,把考古发现的“金杖”“纵目面具”都编进了故事里。
经典名著也在这个暑假被同学们玩出了新意。围绕《三国演义》的作业里,没有千篇一律的读后感,而是充满了“奇思妙想”:扬名实验中学的同学画了“三国人物朋友圈合集”——刘备的朋友圈晒“三顾茅庐”,配文“今日吃了闭门羹,下次再来碰运气”,这些带着“孩子气”的创意,其实藏着对经典的认真解读。
合上这些作业,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年轻的身影在历史的长河里“漫游”:他们在遗址前驻足,在文物旁思考,在英烈故事里动容,在经典中寻趣。
新学期已至,愿这份对历史的热忱继续生长——毕竟,懂得回望过往的人,才能更坚定地走向前方。
栏目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