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无锡市“十百千”工程教育师资培育活动(第九场次) 暨“少年创学院”工程实践教育成果展圆满举行

侨谊集团首页    【工程教育】无锡市“十百千”工程教育师资培育活动(第九场次) 暨“少年创学院”工程实践教育成果展圆满举行

2025年3月25日,由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与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梁溪区教育局、侨谊教育集团承办的无锡市“十百千”工程教育师资培育活动(第九场次)——“少年创学院”工程实践教育成果展在梁溪区扬名实验学校隆重举行。来自无锡市各市(县)区中小学工程教育工作负责人、工程教育重点学校创建单位教师代表,以及青海、甘肃、山东、四川、浙江、澳门等地的千余名教育同仁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共同参与,见证了一场教育创新与工程实践深度融合的盛会。

活动开幕式上,梁溪区教育局局长周唯巍致欢迎辞,高度肯定侨谊实验中学“少年创学院”的探索成果,称其为“区域教育改革的生动缩影”。

无锡市教科院院长李青强调,无锡作为全国中小学工程教育先行区,已构建“政策引领、课程贯通、师资赋能、场景创新”四位一体的区域推进模式,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贡献“无锡方案”。

南京大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宗晓华教授充分肯定了侨谊实验中学与南京大学构建构建“高校—中学”协同育人生态,强调创新拔尖人才的早期培养至关重要。宗院长表示,无锡市基础教育阶段积极推进工程教育实践,理念前瞻;侨谊“少年创学院”在工程实践领域的不懈探索以及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的坚实基础令人欣喜。

侨谊教育集团总校长钱军以《少年创学院:在工程实践中让学生看见未来》为题,分享了侨谊实验中学以“少年创学院”为载体,构建“三阶递进”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双导师双循环”教学模式,联动高校、企业打造协同育人生态。通过校内基地、虚拟平台及校外实践场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创新能力,育人成果丰硕,努力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贡献“侨谊范式”。

活动现场,侨谊实验中学刘洋老师、扬名实验学校杨贤老师,携两校学生,汇聚多项创新项目登台,展现工程思维与实践能力:

“睿距精灵”智能防碰撞装置:侨谊古运河中学学生李玥瑶基于超声波测距原理设计,通过声、光、数字多重预警机制解决U盘碰撞问题,并计划申请专利扩展至坐姿矫正领域。

旋转带视觉传感器的机械臂:扬名实验学校喻长宁同学运用杠杆原理与视觉传感技术,打造可精准识别目标、规避操作风险的智能设备,助力工程安全。

“会变形的多功能床”:扬名实验学校顾沛孜同学通过模块化设计与液压升降结构,实现床与书桌形态自由切换,提升小空间利用率,获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参赛资格。

侨谊实验中学龚雨昕老师《火箭发动机试车》课堂展示,是继制作、发射水火箭后开展的进阶课程,学生在掌握水火箭原理后借助AI工具优化实验,依托传感器在室内采集数据评估,探究不同条件下火箭的驱动效能并在工程实践中不断优化,从而深度发掘火箭“燃料”对驱动效能的影响,获得线上线下观课教师高度好评。

侨谊古运河中学杨荆老师的《马达狂想曲》,将课堂化作学生创新作品发布会,侨谊学子的无限创意、深度求索、敢于质疑,在课堂呈现得淋漓尽致。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做专题报告,充分肯定侨谊实验中学少年创学院工程实践教育共同体,创新开拓育人新时空,创设情境,开放实践,打破传统评价窠臼,研发评价工具包,值得借鉴。郭教授指出,开放性探索是工程教育的核心,需以真实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向内求索,向外探索。

南京大学操太圣教授点评活动,高度评价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顶层设计引领,侨谊实验中学等工程教育重点学校积极探寻,形成基础教育阶段工程教育的多元路径,彰显面向未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同时强调,工程教育正应立足国家战略,培养兼具科学思维与工程伦理的未来人才。

无锡市教科院副院长胡晓军总结,指出工程教育需要多方协同、久久为功,期待侨谊工程教育实践样本,持续辐射引领,为新时代拔尖人才的培养筑基赋能。

侨谊实验中学“少年创学院”强调以“课程重构、校企协同、空间赋能、评价创新”四轮驱动构建工程教育生态。活动当天,天兵科技有限公司、紫微宇通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百度智能云千帆大模型无锡创新中心、新气象航天新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东方空间等在“少年创学院”常态布展,与会嘉宾沉浸于“少年创学院”创意空间,体验VR虚拟现实、机器人互动、模拟飞行等项目,感受科技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未来,侨谊实验中学将持续深化“少年创学院”品牌建设,开发前沿课程,推动侨谊少年创学院工程实践教育从“特色项目”升级为“区域标杆”,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卓越工程师筑基蓄力。

教育是看见未来的眼睛,侨谊实验中学“少年创学院”,以工程思维点亮青春梦想,在工程实践中让学生看见未来!

 

2025-03-26 13:15:33
来源:无锡市侨谊实验中学

栏目导航